大同证券欢迎您!
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的发展分析
一、行业概况
(一)行业基本情况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涉及电力、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通讯、机电等诸多领域,具有技术密集、高投入和高效益等显著特征,是典型的高技术产业。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产品种类繁多,应用领域较广,市场巨大,但从全球范围看,工业自动化厂商众多,全球厂商达20万家,竞争十分激烈。国内工业控制系统产品供应商直接面临美、日、欧等各国公司的竞争,国产系统产品总体水平与国际著名品牌系统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目前中国的工控及自动化控制市场发展来看,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市场,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工厂自动化、企业信息化需要大量的工业自动化系统,潜在市场巨大。而中国自动化企业规模太小,投入不足,人员不稳,不能形成积累,导致综合业务能力差,系统产品系列不全,导致多数自动化企业没有明显的核心技术能力,很难形成有信誉的品牌产品。因此,外国公司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的迅速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工业控制计算机被列入国家计算机系列型谱及发展规划,拉开了工业自动化行业快速发展的序幕。国内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历程主要是在引进成套设备、工控机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二次开发和应用,也有一些厂家引进国外技术,与外商合作合资组装生产国外产品,并逐步实现国产化。目前,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还处于上图历程中的成长阶段。虽然现阶段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发展仍相对滞后,但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自动化市场,且传统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工厂自动化、企业信息化,都需要大量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将在产、销量迅速增加的基础上逐步进入成熟阶段,行业有望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二)行业与上下游的关系
![]() |
1、与上游行业的关系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有金属材料和电子元器件制造等行业。上游行业基本属于竞争性行业,本行业所需的大多数原材料及配件都可以从国内得到充足的供应,所以不会对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对上游行业的依赖不明显。
2、与下游行业的关系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为钢铁、电力、化工、机械、能源、环保等行业。下游行业对公司所处行业的影响较小,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的服务领域较广,所涉及的下游行业需要的自动化装备产品种类繁多、规格各异。下游行业市场容量的扩大对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产生巨大的驱动作用;同时,下游行业对自动化装备性能指标要求的提高对行业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行业规模
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产品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特别工业领域新建及技术改造项目对行业发展影响较大。自2008年以来,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工业自动化系统制造业需求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营业收入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全行业营业收入从2008年的80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874.68亿元。
图:2008年至2015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如上图所示,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2012年上升速度较快。但近年来,该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略有减缓。
截至目前,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市场之一。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信息采集、传送和控制执行,是现代工业的基础行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要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是提升和改进传统生产过程的重要手段。自动化技术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生产和盈利预期目标的完成。自动化技术也可以促使下游行业加强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使生产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方向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自动化行业有望引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而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重要的工业信息机器也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三、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一)行业的周期性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市场与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相关,从长期看,个别细分工业过程分析系统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从整体看,由于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工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装备持续进行更新升级,整个市场近年来持续增长,周期性不明显。
(二)行业的季节性
工业过程分析系统行业呈现一定的季节性,公司营业收入集中地体现在第三、四季度,主要原因是:国内客户通常在年初确定采购计划,在年中进行招投标并集中于下半年签定订单,在第四季度完工。
(三)行业的区域性
就单个产品的某一特定应用而言,存在一定的区域性,但由于产品应用的行业十分广泛,因此行业的区域性不明显。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一)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中央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并进一步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产业升级的需求扩大,工业自动化行业作为国家重点鼓励、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必将得到国家政府支持。为提高我国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突破技术壁垒,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联合编制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等产业政策都将工业自动化行业列为鼓励发展的产业。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将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加大升级产品研发和提高系统集成水平为自动化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与之相配套的自动化,信息化产品和系统,新能源建设所需的国产化关键设备的应用与推广,为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可以很好地实现以上两个目标,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机遇。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我国将建设一批连接上下游资源利用的工程项目,这将促进行业的较快发展。
3、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分包带来的历史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发达国家部分自动化设备生产设制造重心已经开始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的自动化设备制造业在技术与市场方面与世界不断接轨,凭借不断提高的技术实力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中国的转包生产和分包生产以及合作制造的外贸任务量不断扩大。而自动化控制设备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范围广泛,必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4、市场需求的强力拉动,产品应用领域不端拓展
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涉及工业加工过程中的单台设备、工段、生产线,直至整个工厂,解决生产效率与一致性问题,并能直接改进生产工艺、改善产品质量。随着工业自动化市场的发展,用户不再满足于装置的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而是把整个工厂甚至整个企业集团作为一个可控、健康的有机体来运行,要求自动化系统像动物的神经系统一样,具备系统性、全面性、实时性和准确性。强大的市场需求必将拉动自动化行业的蓬勃发展。
此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除了在纺织、印刷包装、石油石化、工程机械等传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外,在节能环保、风力发电、医疗器械、轨道交通、电动汽车等新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客观上也给工业自动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国际厂商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国际厂商占据着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市场的主要份额,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并逐步向中低端市场延伸。随着国际厂商的本土化制造和服务的提升,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与国际厂商相比,国内厂商起步较晚且发展相对缓慢,有些甚至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而国外的工业发达国家由于本身起步较早,再加之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其产品技术水平一直领先于国内厂商,特别是高端市场其优势更为突出。因此,我国自动化装备企业面临着国际厂商的较大冲击。
2、企业规模较小,技术能力薄弱
国内自动化控制装备生产厂商数量众多,但规模偏小,技术力量薄弱。国内厂商技术能力薄弱,缺乏能力为自动化控制装备应用厂商提供从策划、设计、生产一直到装配整套解决方案的企业。自主创新一直是国内厂商的短板,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大部分国内厂商由于本身缺乏核心技术,只能提供简单加工服务,从而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及技术提升产生不利的影响。国内的自动化水平目前仍然处于初创时期,运用自动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还处于发展的中期阶段,工业自动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有较大差距。
五、行业发展前景与发展趋势
(一)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发展前景
从全球范围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是受益于未来发展的新兴方向。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替代人工、提高效率、节能减排的效果明显,未来发展空间大。
从国内来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而且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未来工业自动化率提升空间非常广阔。中央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并进一步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自动化在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面对我国传统工业的落后现状,国家将加大技术改造的步伐,使我国工业技术向多样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采用是发展和提高国民经济诸多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对传统产业实现技术改造、建立自动化工业体系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力量,发展前景广阔。
(二)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发展趋势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飞速发展,表现为多学科、多种技术的融合,涉及到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学等诸多学科,体现了多专业知识与技术集成的现代工业自动化发展思路。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工业自动化系统结构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特点,对自动化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涵盖了从最底层的自动化感应部件、检测传感器、变送器、间接测量设备、执行机构等到自动回路调节器、自动控制单元、各种大中小型装置控制系统到综合优化调度与协调系统和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以提出整体解决方案为目标的应用技术和以优化软件、先进控制算法为代表的应用软件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随着各行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各行业的系统集成商都对自动化产品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采矿、化工、石化等行业还对产品的“防爆性”等安全性能要求较高。各行业主要系统集成商应用的自动化产品品牌变化不大,不过油气、水处理行业的本土品牌应用比例有增加趋势。
随着工业装置的大型化、连续化、高参数化,最终用户对自动化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集成的系统也已由多级递阶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兴起的现场总线热和互联网热(Internet和Intranet)更使系统集成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局面。为了达到工业设备的安全启/停、稳定运行、优化操作、故障处理、低碳经济等要求,必须把不同厂家生产的各种仪器仪表产品和系统无缝地集成为一个协调的信息系统。系统集成商的发展趋势是能给用户提供整体自动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