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业务中心>投资银行>研究报告

家电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分享到:
作者:孙晋伟  |  来源:大同证券  |  日期:2016-10-12

投资要点:

■“十三五”期间,随着全球经济与产业运行进一步趋稳趋好,以及中国经济、政策利好的落地,各种科学技术和城镇化建设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几年将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作为家电制造业中的优势产业之一的小家电制造业,经过深化调整后,必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国仍将保持着全球小家电行业第一大市场的地位,小家电制造行业未来发展机遇以及市场潜能巨大。

■受到全球政经格局动荡以及汇率大幅波动的影响,加上中国家电产品价格优势不如以前,出口市场持续走低。2015年家电制造业出口额518亿美元,同比下降3%;进口额30.1亿美元,下降7.3%。进出口贸易总额548.5亿美元,下降3.3%;顺差额488.4亿美元,降幅为2.7%。受到消费市场不景气以及行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2015年家电业整体效益增幅趋缓,但由于产品结构升级和原材料价格下滑,仍保持了较好的盈利水平。2015年全年家电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27万亿元,累计增幅已滑落至1.1%。同期利税总额与利润总额仍保持在10%左右的增幅,增长好于主营业务收入。全年完成利税总额1,224亿元,增幅10.3%,完成利润总额823亿元,增幅10%。全年家电制造全行业销售利润率6.63%,高于去年同期0.49个百分点,处于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一、我国家电制造业市场发展良好,增速企稳回升

1、宏观经济走势平稳,市场发展良好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家电制造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大家电市场日趋饱和、受人民币升值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增长、国家鼓励消费政策的出台等环境下,今后五年年仍将是我国家电制造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年需求量增幅在30%以上。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生活要求也随之提高,小家电得以快速进入消费者家庭,精巧时尚的小家电日渐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一个象征。

2、家电制造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市场需求不断升级

全球家电制造行业整体规模仍在持续扩大。据调查,2015年全球家电行业规模达到2,240亿美元,其中中国家电行业规模达到了2,332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2,500亿元的规模。在传统家电以外的小家电领域,如空气净化器、空气加湿器、面包机、咖啡机、搅拌机、吸尘器等产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转变,已在我国大、中型城市家庭得到了逐步普及。目前发达国家平均每户家庭拥有近 40 种小家电产品,多数以咖啡机、面包机等高端产品为主,比较注重生活品质的追求;而中国大中城市的家庭平均还不到 10 个,又以加湿器等较低端的产品为主;农村地区的家庭拥有量则更低,未来小家电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加上近年来中国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促使了空气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产品也得到热销。另外,随着家电产品的智能化和节能环保要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期望家电产品拥有信息交互功能从而让家居生活更加安全、舒适,消费升级和更新换代也将为家电产品带来更大的市场需求。

二、智能化、节能环保化、电商化是家电制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智能化

智能化已成为家电制造行业公认的发展趋势,是当今业内最热门的话题。与主人和周围环境建立联系、自动识别使用条件、自动调整自身的工作参数、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优工况。家电在智能光环下脱胎换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家电智能化同样会带来新的商机:微处理器、传感器、Wi-Fi模块、网络通信、触控屏、APP开发、云平台搭建、数据搜集处理。新技术、新概念不断融入,设计师的梦想逐一成为现实,一些常见的普通零部件也被赋予新的使命,在智能家电上发挥着不同以往的重要作用。目前,智能家电设计生产体系已经初步成型,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正在加速运转,各方力量不断涌入,技术支持方推出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正逐步丰满、完善,一双隐形的翅膀正在把家电智能化带到全新的高度。

2、节能环保化

虽然当前我国家电制造行业正处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但是在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加强城镇化建设的大趋势下,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为行业带来了机遇。消费升级趋势显著,消费者对先进、智能、绿色环保的家电产品充满需求。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两净产品(空气净化器、净水器)以及各类健康小家电持续升温。根据奥维云网监测,2015年净水器整体销售规模增长90.2%,达到144.7亿元;空气净化器在2014年暴增的基础上略有回落,2015年下降了约3.2个百分点,但整体销售规模仍超过590万台,销售额达到118.7亿元。

3、电商平台网购化

2016年8月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中国电子报社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家电网购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论坛同期发布了《2016上半年中国家电网购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家电网购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b2c家电网购市场(含移动终端)规模达1,848亿元,同比增长35%,高于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幅(26.6%)。经过5年的高速发展,网购逐渐成为主流家电消费模式。随着家电网购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线上渠道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报告显示,经过激烈角逐,京东继续以近60%的比例占据家电网购市场的最大份额,阿里巴巴和苏宁组成的“阿苏联盟”合计份额则超36%,协同效应显现。预计未来五年,网购仍是小家电主要的销售渠道。 

三、行业发展的潜在危机

1、核心技术研发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核心技术缺乏一直制约着我国由家电大国向家电强国迈进的步伐,在“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和扶持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和产品战略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国家电制造业将坚持自主创新,加快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在全行业的转移和辐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健康类家电,包括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热泵干衣机等;“十三五”期间,小家电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企业要提高小家电产品的档次,逐步在全球小家电市场占有主导地位。着力提高小家电产品的质量,丰富小家电产品的性能,并提高小家电产品的工业设计水平,改善外观,提高产品的精细化程度。“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家电制造业加速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阶段。

2、劳动力成本增加风险

我国的家电制造行业,虽然不能说是最具代表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仍有许多企业是凭借人力成本优势角逐市场。当我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不复存在时,家电制造行业将面临着新一轮的考验。

3、人民币升值风险

综观整个国内家电制造行业市场,人民币一旦升值,国外产品会更多的进军国内市场,抢占市场占有率,而国内产品的出口反而会减少,贸易顺差缩小,势必会使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是出口的减少,一方面是国内市场许多企业的价格优势减小,我国的家电制造企业将面临着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严峻考验。

4、售后服务有待完善

目前,国内只有5%左右的家电制造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这类企业的产品一旦出现故障,用户大都可以及时得到维修。而有些实力不强的企业,所建的网点并不多,厂商的服务意识不强也是导致售后不及时或者维修时间长的重要原因。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尤其是众多知名家电企业的进入,再加上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近年来行业开始洗牌,尤其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一些实力不强的企业被淘汰出局。但尽管如此,部分中小企业及手工作坊借助价格优势还是在城市周边及农村找到了一定的市场,不过,可以预料到的是,随着欧债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加剧,再加上行业竞争的优胜劣汰,家电制造行业的洗牌必将加速,行业的整体质量也将会逐步提升。家电制造业市场乱象若不根除,势必会面临消费者失去信心、家电制造企业失去品牌、行业失去信任的尴尬处境。

 

投资评级说明

类别

级别

 

 

行业投资评级

看好

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强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中性

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5%之间波动

看淡

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弱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股票投资评级

买入

未来6个月内股价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在20%以上

增持

未来6个月内股价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介于10%——20%之间

中性

未来6个月内股价相对沪深300指数波动幅度介于±­10%之间

减持

未来6个月内股价相对弱于沪深300指数10%以上